我們可以這樣解釋。大家知道,控制擊球最終體現為兩個要素:
1.擊球力度;
2.拍型角度。
擊球力度也由兩部分組成:
1.球拍與球相對速度碰撞產生的撞擊力;
2.來自腿,腰,臂,腕的肌肉推力。前者是被動發力,而后者就是主動發力。主動發力是可以控制的,而被動發力是無法控制的。觸球前揮拍速度太快,可能1.打不著球;2.拍型難以控制。在此我們提出一種擊球時降低被動發力,提升主動發力的練習方法。
打過一段時間球的人,在揮拍擊球時都有一個先向后引拍,再向前擊球的動作,它的作用是:
1.繃緊腿,腰,臂的肌肉,如同上緊發條,準備發力;
2.對準揮拍的方向;
3.揮拍與球的飛行時間同步;
4.降低拍與球的相對速度。
引拍的時機和速度的掌握非常重要,我們把它稱為“同步”。練習時,把揮拍開始時間和球落在球臺上的時間聯系起來,引拍速度則與球飛行速度聯系起來。球落臺晚,向后引拍也啟動得晚;球速高,向后引拍速度自然也高。對于慢速球,球拍向前揮動的過程中,肌肉加速發力擊球;而對于快速球,在球拍向后引拍的末期減速觸球,然后肌肉發力向前加速擊球。總之一句話,把球放過來,讓它離拍10厘米左右,再發力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