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3.VII AE籃球鞋的設計靈感取材自跑車,但設計師Justin Taylor好像不是為Chris Paul制造一雙籃球鞋,他是考慮如何制造一輛能于場上駕駛的跑車。他想出于鞋身兩側載有點像Ferrari概念車Sergio的引擎通風口,以Chris Paul兩名子女作車輛識別號碼,甚至鞋跟加上車尾燈作裝飾。這輛球場上的跑車,作為日常使用相當足夠,但對于分秒必爭的季候賽,一般的設計并不足以應付這激烈競賽,因此Justin Taylor為CP3.VII 改造出CP3.VII AE。
CP3.VII AE與CP3.VII最大分別為其鞋面,由皮製的通風口面改為全密封的人造革和織物鞋面,減低了整雙鞋的重量。無縫鞋面雖然用上熱熔技術來製造,它并不像Hyperfuse結構般帶有網面,令整體的透氣性能全面降低,于室內穿上兩至三小時已感悶熱。但又可曾見過任何比賽用的跑車裝上空調設備呢? 大多為減輕車架重量而改良及刪減多馀的設備,作為專業運動員的Chris Paul相信早已習慣了吧。
CP3.VII AE鞋身另一大改造非外露的FLYWIRE莫屬,設計不像以往的FLYWIRE鞋款般,單以鞋帶作固定點,而是運用上方的一組纜索連貫低下另外的FLYWIRE,曝露的架構與吊索橋理念相同,帶來輕巧的結構及穩定能力。
假如只留意FLYWIRE,或者感到這曝露的架構只是設計師為大家帶來的一點有趣的外形。當細心硏究,便發現內外兩側的鞋帶孔以長條形設計,但為何只有這四個鞋帶孔?這設計令我著迷。曾嘗試搜尋過很多資料,可惜JORDAN BRAND也沒有公佈為何有這樣設計,網上也找不到相關解釋,就連訪問Chris Paul時亦得不到答案,真是弔詭。
設計師Justin Taylor于發佈CP3.VII時,經常提及鞋子為一輛跑車,那麼以跑車設計角度來看看這雙CP3.VII AE,迷團隨即解開。
每輛汽車都擁有一套完整的懸掛系統,當行駛時受到地面不平的沖擊及震動,懸掛系統便起了舒緩及吸收沖擊和震動的作用,為駕駛者帶來舒適的效果,并同時防止車上的部零件損壞,而懸掛系統與車架之間則製造空間來穩定車身。以F1賽車為例,Steering axis和Pushrod穿過車架的特設有空間,為軚軸提供固定的緩沖空間,讓比賽時更加穩定。
CP3.VII AE利用相同原理,以鞋帶及FLYWIRE建造類近的懸掛系統,于較大移動幅度的鞋面位置設計成長條形的鞋帶孔 穿上后并收緊鞋帶,外層的FLYWIRE被拉緊,同時讓鞋面貼合雙腳,提供包覆效果 而靜止時,與一般的鞋帶系統無異,但當急速煞停,鞋帶及FLYWIRE的懸掛系統發揮舒緩作用,受壓一方的鞋帶因鞋孔加長而製造緩沖空間,腳面不至被FLYWIRE繃緊狀態而引起不適,另一側的FLYWIRE拉緊讓雙腳保持穩定,左右移動尤其明顯。
當首次穿上時,如何綁緊鞋帶也找不到鎖定的感覺,這得要花點時間來調校和適應。而要讓整套系統帶來鎖定作用,便需要穿上所有鞋帶孔,因最后的鞋孔設于足踝處同時沒有緩沖設計,可減低雙腳與鞋面所出現的移位及滑動情況,有助鎖定雙腳。整個懸掛系統完全發揮出 DYNAMTIC FLYWIRE的設計概念,配合低筒的鞋領,更增加了雙腳的靈活性。
懸掛系統雖好,但整雙CP3.VII AE以低筒設計,FLYWIRE設置并沒有覆蓋足踝,不能為雙腳的足踝帶來充分的支緩及保護。而鞋面的物料稍硬,屈曲時或會出現腳面不適,建議穿上一雙厚襪子較佳。不過厚襪子亦衍生另一問題,鞋面透氣已經極低加上偏厚的軟綿鞋舌,再配合一雙厚襪令問題加劇,透氣能力更差。假如對透氣性要求較高的球員,那要考慮它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低筒的鞋領好像已成為控球后衛的指定設計,可為足踝提供較出色的靈活度,而CP3.VII及CP3.VII AE亦不例外選用低筒設計,同時也是屬于JORDAN BRAND中少數的低筒鞋款 鞋跟設計較簡約,只是于鞋跟內增加隔棉的軟墊,填補阿基里斯腱與內靴間的空隙,設計最有效是讓雙腳貼緊鞋跟,鎖定腳跟并減低脫離鞋跟的情況,為活動時帶來舒適效果,設計非常體貼 可是CP3.VII AE僅是雙低筒的籃球鞋,亦沒有加入額外的鞋跟穩定支架或其他技術。于實戰過程中,我也曾因落地時誤踏防守球員的腳而受到輕微扭傷,足踝支援上偏弱,因此不用期望它能帶來甚麼足踝保護 而在早前跟Chris Paul的訪問中,他曾提到將推出的CP3.VIII鞋筒將更低,未知會否保留該軟墊設計,真是令人期待。
鞋跟最獨特的設計,相信是這JUMPMAN標志和類似 Chris Paul外公曾經營汽油站的徽章,設計師同時隱藏了細小的車尾燈于底部,有些像AIR JORDAN XIV的設計概念,讓CP3 VII AE帶來更多跑車的味道。
CP3.VII AE中底用上一款較新的緩震技術PODULITE,它是由另一款緩震技術PODULON所演變而成PODULITE和PODULON 技術相苦,同樣于中底主要受壓的位置加入泡棉來提供緩震,這概念與NIKE中的LUNARLON相同,但不同的是JORDAN BRAND 于配有 PODULON或PODULITE 鞋款上刻意設計鞋底,于受壓位置設計稍微凸起的區間,令反應性提高。而PODULON與PODULITE的分別為其製造的塑膠密度,根據官方的公布PODULITE比PODULON更輕,因應其物料及塑造的密度有所分別,穿上PODULITE鞋款的感覺明顯較軟,可惜CP3.VII AE是雙輕量化的低筒鞋,這真的很難分辨。
因為Chris Paul球場上的高速移動,CP3.VII AE于前腳掌設置了PODULITE 技術,并于鞋底的主要受壓位置,規劃出五個凸起的區間,而最特別之處是設計師于大腳趾骨下(約第一節蹠骨頭位置),用上一片六角形的ZOOM AIR,因該處屬較常受壓的位置,所以利用ZOOM AIR來提升緩震效果。可惜是腳跟位置并沒有任何緩震技術,過長時間穿著較易出現疲勞感,同時缺乏起跳所需的爆發力。
當初次穿著CP3.VII AE時的感覺較奇怪,因前腳掌設有特別的區間,走動時感到比腳跟有點高,但經多次走動便能適應CP3.VII AE中底的厚度只是與一般鞋款無異,但反應性則帶來驚喜。一般鞋底越薄,反應性能亦相對較高,但這次Justin Taylor為CP3 系列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 中底前腳掌選用的PODULITE 感覺相當軟,而彈性不明顯,感覺如車上的座墊,為雙腳帶來舒適,同時鞋底凸起的區間直接與PODULITE連上,每當接觸地面都能感受到該凸起設計所帶來的推動力,這不像FLIGHTPLATE系統所帶來的起跳動力和力量,它更像田徑場上的跑鞋,觸發雙腳向前跑的推動力,讓雙腳擁有更高反應,對于經常于球員身邊穿插的控球后衛非常適合,怪不得Chris Paul 于訪問過程中形容它是出色的一對CP3鞋款。可惜,ZOOM AIR的反饋感覺較弱,跟PODULITE凸出的區間成強烈對比,假如全面使用PODULITE技術或會帶來更好的表現。
CP3.VII AE的鞋底以魚骨紋形成,主要集中于外側及前腳掌凸起位置,增加抓地能力,而凸起的位置與地面提供更多的摩擦力,有利于急停及轉身 測試所穿的是CP3.VII AE X,鞋底選用XDR耐磨物料,提高了鞋底的耐用度,但它好像不受室內的木板地面歡迎 初次于室內測試時,發現數次煞停時,抓地力不太討好,幸好中足配置了TPU穩定板,提供適當的穩定能力。當經過一輪熱身適應后,問題亦漸漸淡化,抓地性顯得較佳,相信沒有XDR物料的款式抓地能力或會更高。
優點:輕巧,反應性和靈活度極高,穩定及抓地性能出色。
缺點:透氣性能差,足踝支援偏弱, 緩震性能只集中前腳掌,腳跟容易出現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