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穩定性的環節分析
拉球的穩定性來源于拉球時球拍的穩定性,而球拍的穩定性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大致有腿部,腰部,大臂,小臂,手腕,手指。
1.手腕,手指之間的穩定性分析
手腕與手指是擊打過程中最靈活的部位,只要稍有調節,球拍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直拍擊打時只要大拇指與食指稍作調節,球拍平面與地面的夾角也即板型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在擊打時最好在引拍的過程中就將板型調節好,如果不是具有超級調節能力的高手,揮拍擊打時要盡可能地保持手腕,手指的穩定。
2.大臂與小臂之間的穩定性分析
小臂可以沿著自身的軸轉動,也可以在與大臂的同一個平面內轉動—這個平面我們不妨稱之為“收臂面”。小臂自身軸的轉動可以異常靈活地調節板型;而小臂在“收臂面”內的運動(我們平時稱之為收小臂)由于生理的限制,是小臂運動時穩定度最高的,而且也是小臂力量最大的運動方向。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收臂面”的穩定性,將拍面也處于“收臂面”內以保障拉球的穩定性。
3.腿部與腰部之間的穩定性分析
腿部的發力既可以使人前后移動,也可以使人左右移動,還可以使人上下移動;腰部既可以在一個平面內轉動,也可以前后左右晃動。因此,要保持拍面,“收臂面”的穩定性,腿部就要使得人向前后左右移動而盡可能少地上下移動,于此同時腰部還要盡可能地在水平面上轉動,這不僅是擊打穩定性的要求,也是導致球拍向前擊打出高質量的要求。
二, 穩定性的幾點說明
1.充分利用收臂面的穩定性去摩擦球
拉球中讓拍面與收臂面處于同一個平面,用大臂調節板型,并充分利用小臂在收臂面中穩定性高且力量大的特點,充分地摩擦球。
2.盡可能地利用腿腰力量大的特點去撞擊球
有了拍面同處于收臂面中后所具有的穩定性,即可利用腿腰力量大的特點,蹬腿,轉腰帶動該穩定的平面最大限度的去撞擊球。
3.慎用手腕手指和小臂的靈活性對板型進行調節
小臂自身軸,手腕,手指對板型的調節異常靈敏,正是由于這樣的靈敏性極易破壞擊打的穩定性,拉球時非特殊情況最好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