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弧圈球技術的發展,利用搓球作為過渡進行搓中搶拉,搶沖的打法非常普遍,搓球其實也是大有學問。
1.只會托球,初學階段
手拿著板子往球的下方墊,剛開始學球,只會托球,即會打“和平球”。
2.略懂摩擦,有點經驗的初學
知道上下旋,略懂摩擦,接觸球的時候磨擦一下,搓球知道板型向上,向前下搓出。
3.能搓出下旋球,有一定搓球經驗
接觸的時候手部做一些動作,例如直板的手腕甩動一下,這個球就轉多了,搓球手。 有一定搓球經驗,有些手感,能搓出較強下旋球。
4.講究進板的角度和摩擦軌跡,托球方式,業余好手
托球:應指由下向前或由前至上的拍形運行軌跡;原意應指由中下部吃球經底部向前摩擦的動作過程合理性的掌握。
5.講究輕轉,業余高手
輕轉:應指用薄摩擦控制落點;原意應指摩擦感覺好。強調擺短,搓短的基本原理。
6.講究撇,體校
撇:應指搓撇;原意應指"搓撇"的熟練掌握,或"順轉"摩擦。
7.講究吃死頂,資深體校
吃死:應與"吃住"同義?不敢肯定;頂:一直向前。用快搓"搓短",或"逆轉"摩擦。快搓"搓短",或"逆轉"摩擦時,準確判斷來球旋轉方向及強度基礎上,以小臂內外旋為主,手指為輔控制拍形角度,以吃球及摩擦一直向前下的不變拍形,迎,吃,摩基本一條直線的球拍運行軌跡,完成對對手的明顯控制。
8.講究薄切平趟,高級體校
薄切:應指薄摩擦"吃"住球的中下部向前下發力;平趟:應指由底部直接向前加力運拍摩擦。原意應指"先虛后實"地"吃,摩"連貫之意。對" 進攻性搓球"技術的理解應該用在此項。
9.講究用腳逼,地區二隊
用腳逼是指步法到位,重心合理。用雙腳移位,右(左)腳定位,用重心發力。
10.講究腳重手輕,地區二隊主力
應指步法,手法統一并合理地用重心控球。強調移位步法的重要性,要身體先到位,腳入臺下,重心跟上,上身入臺控制自然放松的手 臂而不是伸直手臂去"夠"球。
11.講究凝神隔層蹭
應指精力高度集中,避開強旋轉區,或"卸力"摩擦。"隔層"不太好理解;"蹭"應指"輕,薄"地摩擦。"隔層蹭"一般應是用拍面接觸球的左右側面來避開強下旋來球的強旋轉區,然后向左或向右輕發力控制落點;或用橫向摩擦來克服來球的下(上)旋轉,對"隔層"的理解,我沒有準確的把握,是否還含有假動作之意?不敢確定。
12.講究沉
應指加轉慢搓并"搓長",或"劈長"。準備充分,在來球的下降期,以借力為輔"吃"球,自發力為主加力摩擦制造強下旋,低孤線,并且落點盡量長至邊,端線交接處出臺或中路端線追身,力求穩,準,狠,轉并存。
13.講究后背發力
應指上步,后移,還原的重心轉移及步法合理。常說"上步容易撤步難",難在重心的及時還原及調整,如果熟練"小碎步"的運用與有及時還原的好習慣和較準確的戰術予判,"撤步"就不會難;頸椎與胸椎的連接處是重心這時的所在部位,合理地收腹含胸,控制重心的合理轉移應是用后背發力的主要內容。
14.講究拖
應指重心控制平穩,或摩擦效果突出。"拖"字有平穩,延長之意,搓球技術應首先突出旋轉的變化,再結合刁鉆的落點就足可體現控制的目的,所以克服旋轉 或利用旋轉"吃住"球后,還應用自發力的摩擦過程延長球在拍上的停留時間并適時將球送出,以達到精確控制落點的目的。這個延長摩擦距離的感覺,應合"拖"之本意。
15.講究手指努
努:先向前再向上之意。用手指,手腕發力由來球底部向前上繞球外園的"園孤式"發力摩擦,增加純下旋。
16.講究腳尖奔
奔:快,先之意。橫向移位時以足跟微虛的前掌為主,以保證移動的速度及重心的穩定;上步時足跟先行落地,重心跟上的同時足跟稍提使重心連續向前 ;擊球后,足跟立起蹬地,利于及時還原或后移。
17.講究
拱:長膠技術專用詞。反膠搓半長來球時,用搓的拍形迎球并"吃住"球,隨后變為推擋來加速并控制落點,這是直拍特有的半搓半推技術;橫拍可用"搓"先" 吃住"球,再將拍頭逐漸立起,轉用橫向摩擦制造側旋將球送出。這兩種回球的旋轉及速度雖然相對不強,但迷惑性和突然性的技戰術特點卻往往會使對手手忙腳亂。
18.講究內磨
內磨: 克服旋轉,利用旋轉,制造旋轉的高級意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