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技術練好以后,很多人需要的是發力的集中,這就必須要思考以腰帶手式發力的問題了。
以腰帶手好處多多:能夠做到以腰帶手后,你想不蹬地都不行,你想還原慢都難,協調原來如此。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腰帶手,集中發力呢?
1,松肩墜肘
一是在腰不彎的前提下,去體會松肩墜肘,輕度晃動(不要過度),直到感覺腰能有效帶動肘為止。二是曲肘,小臂抬至臺面高度,固定肘部,適當放松并上下活動前臂,直到能明顯體會到持拍前臂重量為止,要想體會到這個重量必須做到手指加暗勁時而臂卻能保持放松的狀態就OK了。以上2方面感覺有了,說明基本條件具備了。
2,手在肘前,肘在身前
用這一理念去指導自己的轉腰引拍方式,你的轉腰引拍會變得更加合理。這種轉腰引拍方式時刻會把肘控制在腰的發力區域之內。見過很多業余朋友打起球來特別扭,要么身體阻擋了臂的運動空間,要么把臂離身體太遠來謀求臂的運動空間,這是2個極端,是錯誤的。泛是發力區間過高,也就是抬肘過高,達到胸部以上的擊球,均可視為沒有做到有腰帶手,專業選手除外。
3,身前擊球,迎前擊球
要做到身前擊球的前提就是迎前擊球,迎前不是身子往前俯得越大越迎前,而前迎來球的上升期,這樣可以縮短出手時間,改變掄大臂,慢發力的壞習慣。有的業余高手實踐體會是胸前擊球,在此簡單說一句,不一定準確:胸前擊球意識有利于降低重心,用胸的高度大致衡量擊球點,能夠較為集中的發力,但仍不是以腰帶手的精髓所在。
4,降低重心
重心的下降需要長時間的有意識練習,練習中要能體會到大腿肌肉的拉力為宜。只有重心降下來,才能找到準確的擊球點,本人以前文章強調過多次,不多說。
5,發力與放松
乒乓是一項需要暴發力的運動,而不是慢發力的運用,力量暴發的時間越短,還原的時間越多;力量暴發時間越短,暴發后的放松感覺越明顯。
6,力量的來源
說了這么多,擊球的力量究竟來源于哪里?以腰帶手的力理量來來源于腰嗎?見過很多老師闡述這一理論的時候都在強調腰,其實則不然。真正做到以腰帶手,力量還是來源于下肢,腳才是力量的根,練習中要多體會揮拍時力量由下而上(由腳-手)的感覺,要多體會引拍時力量由上返下(由擊球手沉至腳)的感覺;當你體會到力量的上下循環的時候,以腰帶手的正確感覺就出來了,無論正手或反手發力,腰永遠是一個點的暴發感覺,而不是一大片的感覺。
7,一點提醒要牢記:當你發力的注意力在腰的上的時候,此時肯定是假的以腰帶手。當你的對手總對你說:你的球過來很頂的時候,其實這才是腰帶手帶給我們的真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