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乒乓球任何技術動作都是由四個環節組成的,這四個環節是準備,引拍,擊球,還原。缺少任何一個環節的都是不完整的技術動作,甚至是錯誤動作。改進技術動作,首先要判斷技術動作是不是具備了這四個環節入手,然后才進入對每個環節的具體分析。當然,擊球是這四個環節的中心,預備,引拍和還原三個環節都是為擊球這個中心環節服務的,從隸屬關系上或從動作的聯系上看,引拍環節對擊球環節的影響是直接的,它們之間的關聯度最大,也就是說,擊球環節的質量,與引拍的好壞有很大的關系,引拍動作的合理性,是提高擊球動作質量的前提。
那么,引拍不合理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
我歸納,至少會存在如下問題,一是讓手臂動作不能得到應有的放松,協調性下降,使擊球動作僵硬;二是回擺的幅度小,不能將上肢的力量凝聚起來而充分發揮上肢的力量;三是引拍的方向與擊球動作的方向不能吻合,影響擊球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四是回擺的幅度大小與擊球的動作不匹配,動作失調或脫節,無法對球進行有效的控制。
我們經常看到有討論動作正確與否的文章,也看到一些關于技術動作的提問,再加上朋友們提供的一些練習視頻,仔細分析,某些動作上的毛病都與引拍動作的合理不合理有很大的關系。可以這樣說,只要動作不出現抬肘,翻腕等明顯的錯誤,一般都能從引拍動作上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
什么樣的引拍需要改進,什么樣的回擺才算合理?
第一,不管是什么樣的技術動作都要具備相應的引拍動作,而這個引拍動作是可以看得到和體驗得到的,也就是說是有形的,外顯的和具有感受性的。關于這一點,對正手拉,打的引拍就不需要強調了,提醒注意的是搓球和推擋等擊球動作幅度較小的技術,引拍動作不能有絲毫的忽略,尤其是推擋,快撥,彈擊,挑打等動作小,速度快的技術,其引拍動作的要求與難度較高,而且直接影響到擊球動作的質量。這中間,又以反手技術為突出。我在討論反手技術時曾對肘關節進行過描述,提出過用“領”而不是用“支”的觀點,主要是出于對引拍動作的考慮,“支”容易使人產生固定的感覺,而“領”則體現了擺動的要求。引拍的動作應與擊球的動作相適應,這種適應主要表現在動作幅度,動作速度,動作節奏上,絕對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協調,一種需要,是動作整體的一個方面。
第二,引拍動作方向與擊球動作方向的一致性。比如,弧圈的引拍必須是體側的后下方,而不能只是后方。方向上的不一致,就導致了動作的不穩定,直接的后果是擊球時找不到擊球點或力量不集中,因為,方向不一致,引拍與擊球動作的軌跡就不會吻合。因此,我們選擇什么樣的擊球技術,就要根據確定的技術來采用相應的引拍動作。能更好的說明這一點的是我們有些球友快攻打得很上手,但遇到半高球,就頻頻失誤,主要原因就是引拍的方向與擊球的方向不一致造成的(當然也會有擊球時間上等其它方面的原因)。
第三,引拍動作要自然放松。相對與擊球動作來說,引拍動作是必須強調放松的。引拍動作緊張一般與技術的熟練程度有關,但不排除具有先天的因素。就某個球手來說,先天因素通過后天訓練是很難得到改進的,但技術熟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因此,訓練才是唯一能改善身體協調與放松的途徑。每個人協調放松的能力是不同的,當你不能具備其他選手的協調和放松能力的時候,千萬不要泄氣,因為那不是你的過錯,你可以在盡量放松的情況下去錘煉你的技術,通過熟練精湛的技術或技巧去提高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