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含在內的避震魅力
Melo M11給我最大的記憶點仍然停留在 FLIGHTPLATE 與 Zoom Air 的搭配。很多人不解為何這此僅在前腳掌放置氣墊,但就上腳后的感受而言,深深體會到本次調校的原因。因為人的腳掌運作關系,當我們在切入,急停與沖刺時,多半不自覺的會以前腳掌先著地的方式進行。因此,再踏下去的瞬間很明顯可以感受到 Zoom Air 給予的回饋,讓我有著更多的能量去啟動下一個動作。
至于后腳跟呢?少了氣墊的輔助個人認為只是型式上的差異,基本并不會因此影響到整體的腳感。反倒如同先前曾提到的,因為這次的調整使得整個感受更為均衡。
FLIGHTPLATE與Zoom Air 的效用在連續兩代都有明顯的感受。相當期待下一代 Jordan Brand 是否還會更為驚人。
整體強化的包覆性能
在原先的測試中僅將鞋帶綁至倒數第二格,跑動過程中感覺到腳踝的松弛。而在下一場綁至最高點后,感受完全改善。Melo M11的鞋身結構大致上可分為白色的合成皮革部分與腳踝黑色的后跟填充結構,Jordan Melo M11因為材質緣故,在實戰后均會留下痕跡。而合成皮革前掌部分看似寬版,原尺寸上腳后并不會造成移動與撞腳趾的情形。以往我為了避免腳趾瘀青都會穿著兩雙厚襪,但這回只要著用一雙厚襪即可。
這次的后跟填充除了外觀上融入了多個‘M’字設計外,包含鞋身與阿基里斯腱襯墊都有適時給予幫助。首先黑色部位包覆了整個腳踝,在測試期間因為有不小心踩到他人的腳而險些翻船,也都因為它而將傷害降低。至于鞋舌的話,回顧過去可以發現 Melo 的鞋款多半以薄狀鞋舌為主,實際的功能為能更貼合腳踝前段,一方面也能幫助固定雙腳,再加上后跟的襯墊,三位一體,強化包覆能力。
意外的收獲:抓地力
當我專心體驗完Melo M11的避震后,赫然才想到場地夾雜著一些灰塵,翻至鞋底后果不其然的臟,但回顧整場測試中并沒有感覺到任何滑動。原以為在結合過多Melo個人特色的鞋底紋路會無法提供適量的功效,反倒在結束后它似乎訴說著 ‘我的抓地力其實不錯的感受,頗有意外收獲的感覺。
總結
整體性能我會將Melo M11評定為一雙你光試穿可能還體驗不出它性能訴求的鞋款。因此我強烈建議,如果有想購買的朋友務必在試穿且店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各種動作多加體驗它。
:Zoom Air的明顯感受依然是這回的關注重點,但請不要以我其他沒什麼看頭。包覆,支撐,舒適度以及出乎意料之外的抓地力都會在實戰一場兩場后慢慢浮現。總結來說,我會認為Melo M11是一雙很有內涵的球鞋,至于實際情況如何,就等各位親自體驗咯。而從去年開始 Melo 系列都會使用Jordan Brand正代系列的科技,在較低的價格的情形下能體驗最新的科技,何樂而不為呢?Melo M11代表一個新的開端,期待后續之作能持續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