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擋特點和作用
推擋技術的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變化多,是我國直拍打法的一項重要基本技術。掌握得好,它既能成為爭取主動的助攻手段,又能起到積極防御或從相持變為主動的作用。
二,推擋要求
1,速度快:這是對推擋技術的最基本要求。日本人稱我國的推擋為摱痰矓,其原因就是因為它速度快。
2,力量大:現國外對那種快而無力的推擋已比較適應,如果我們的推擋不能在力量上有所突破,則很難獲得主動。加力推還是推擋力量變化的基礎,無有加力推,減力擋就很難發揮作用。
3,變化多:節奏的快與慢;力量的大與小;落點的長與短;線路的左,中,右:旋轉的上,下,側……都要有所變化。須知,單一無變化的推擋已不能適應現代乒乓球形勢的發展。直拍反膠進攻打法的選手,尤應重視推擋的變化。
4,有韌性:具備能和對方推十幾板甚至幾十板的實力。
三,推擋動作要點
(一)快推:可以說,這是最基本的一種推擋了,對于掌握全面的推擋技術來說,是一個不可少的環節。主要用于打相持球和接弧圈球,具有速度快,命中率高和線路(左,中,右)變化多的特點。
1,引拍階段:兩腳平立或左腳稍前,兩腳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于肩,重心在前腳掌上,整個身體的重心應稍高,以利向前推壓發力。上臂靠近身體,引拍后,球拍距球約25厘米左右,拍形基本與臺面垂直,球拍稍高于來球或與球同高。
2,擊球階段 球剛彈起,上臂帶動前臂向前迎球;在來球的上升中期,借來球之力,前臂手腕向前用力將球推出;觸球中部或中部稍偏上,食指用力壓拍。
(二)加力推:力量重,球速快,并有落點變化,主要用于助攻,常迫使對方離臺造成被動。加力推與減力擋結合運用,其效果尤佳。
1,動作幅度比快推大。引拍后,拍與球相距約30至35厘米,球拍稍高于來球。
2,擊球時間為上升后期或高點期。
3,觸球瞬間,即在前臂用力向前推擊的同時,手腕有一由后向前的彈擊力,拍后中指應用力頂住球拍。
4,為加大推球力量和動作的穩定性,應善于運用身體重心向前移動的力量。
(三)下旋推擋:推過去的球快,急,且帶下旋,對方不適應易陷入被動或失誤。主要用于助攻或積極相持階段。
1,擊球時間為高點期。
2,觸球時,拍面稍后仰或與臺面垂直,觸球中下部,向前下方用力推切,使擊球弧線低且下沉。
3,以前臂發力為主,手腕在觸球時可適當向前下方用力切球,以增大球的下旋力和速度。切記,手腕不要轉動。
(四)減力擋:具有力量輕,落點短(球落臺后不向前走),弧線低的特點,和加力推結合運用,可以前后調動對方,效果尤著。另外,還常用于接加轉弧圈球。
1,不必撤臂引拍,可稍屈前臂調整球拍位置。
2,球剛彈起,前臂在身體重心前移的基礎上向前迎球;觸球瞬間應控制好拍形,不要向前用力撞球,甚至還略有后縮動作,借來球力將球反彈回去。
(五)推擠:主要用于對付弧圈球。推出去的球帶有側下旋,角度大。弧線低,還有點發飄。雖能為進攻制造轉機,但因其速度較慢。最好能與加力推和反手攻球結合運用。
1,觸球左側中上部,向左側下方用力,以摩擦球為主。觸球瞬間,中指應用力頂住球拍。
2,推擠加轉弧圈球時,球拍應在身體重心的帶動下向前迎球,切勿后撤引拍。
(六)用推擋回接下旋球(主要用于回接對方的發球和臺內的下旋球)
1,拍形稍后仰,觸球的中下部。
2,擊球時間為高點期或下降前期。
3,發力方向為左前上方,有一摩擦球的動作。
四,推擋易犯錯誤及改正方法
1,引拍時,上臂遠離身體,前臂不宜發力,動作不穩定;或上臂與身體夾得過緊,前臂不宜向身體靠近,向前加速距離;太短,不宜控制球和發力。
改正方法:練習徒手動作,體會上臂靠近身體的感覺,上臺練習時盡力將這種肌肉感覺打出來。
2,站位時,左腳過于靠前,難以運用腰,髖之力,影響了推擋的力量,也不利于回擊左大角的來球。
改正方法:明確正確站位后,可進行定點的推擋練習。教練員手持一棍,發現運動員左腳過分靠前站位時,即用木棍捅其左腳,促其逐漸養成正確站位的習慣。
3,手腕上翹或過分下吊,手腕與前臂動作不靈活,控制球能力低。
改正方法:在左半臺進行對推練習,利用撿球間隙,體會手腕的正確動作,然后在對推練習中打出正確動作的感覺。教練員及時提醒,提供外部的反饋信息,幫助運動員更好地感知自己現實的動作,盡快改正錯誤。
4,站位過死,不會隨來球位置的變化移動腳步,動作不協調,適應范圍窄。
改正方法:教練員邊講邊示范,將推擋時最常用的步法告訴運動員,運動員模仿練之,再上臺體會。
5,只有手臂動作,不會運用身體重心的力量。推擋難于發大力,動作不協調,缺乏穩定性。
改正方法:(1)思想上先明確推擋仍需發揮身體重心的作用。 (2)認真觀察推擋技術好的運動員推擋時的動作,著重注意他們腰,髖,腿,膝和腳的動作,并在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3)從徒手動作到上臺對推練習,要著重體會身體重心移動的方法。
6,推弧圈球時,拍形過于前傾
改正方法:明確推弧圈球主要應注意:上升前期或中期擊球;舉拍稍高,向前下方用力;善于運用身體重心的力量來控制擊球弧線。再在實踐中改正過分壓拍形的錯誤動作。
7,舉拍位置過低,無法推壓,易形成自下向上的毛病,回球弧線高,速度慢,吃加轉弧圈球。
改正方法:先從理論上明白,推擋時的球拍位置應高于或平于來球,再在練習中體會之。
五,正手推擋:對方拉弧圈球至我正手,或遇到對方攻到我正手位速度很快的來球時,用正手推擋過渡一板,比較保險。
早在50年代,我國的第一個世界冠軍獲得者容國團就常用此技術。遺憾的是,后來用的人越來越少。該技術的特點是:動作簡單易掌握,回球穩健少失誤。對此技術的要求是,回球弧線要低,并控制好落點。
(一)站位近臺,擊球前,前臂稍抬起,身體重心略升高,球拍略高于或同高于來球。
(二)觸球時,自己發力較小,以借來球力為主,手腕和前臂應保持適宜的緊張度,拍形固定,基本與臺面垂直或稍前傾。
(三)在來球上升期擊球,觸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四)注意運用身體重心的力量來控制擊球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