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參與乒乓球運動的人都知道,業余選手由于水平有限,進攻把握性不大,對可以進攻的球有時往往喜歡搓球過渡。但是大部分人的搓球功底也不好,過去的球往往出臺。對方進攻意識不強的人,一般都可以用高吊拉過來。對這種高吊弧圈時伴有側旋,落臺后側拐,眼睜睜的看著對方把球磨察過來,又高又慢,心里真是有點慌。這時一般人可根據高點后轉彎時找點回擊,擊球點要憑感覺去找,往往一招致命。但是若擊球點不準,回球不慎,極容易出現失誤或給對方造成進攻機會。至于用一般的擋,加力的推或爆發力硬拉,效果往往不好,技術要求比較高,球感要相當的好,一般的選手是很難撐握的。
1,注意判斷做好心理和擊球位置的準備:
只要我們看著對方垂下手,沉下肩就知道他要拉高吊球,有一句難聽的話不是說嗎:只要你一撅腚,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心理上不要畏懼,要有信心。判斷可能的落點,移動腳步到位,此時人千萬不能退臺。因為被動的跟球去退開球臺,這樣接球的時候往往是在球高點上,或高點的下落時,這時的球是很難的接的。
2,回擊高吊的方法—順勢擋球:
球在本方球臺剛一彈起的瞬間,此時它的旋轉相對來講不是很強烈。根據落點,用正手或反手只要輕輕的順勢一擋就能借力把球擋回去,但是要注意回球的落點。要在球剛彈起去接,必須就要求人不能離開球臺很多。這時不用很用力,也不很講究速度,只是借力借轉,有四兩撥千斤的感覺,過去的球往往弧線低速度快,再加上落點的控制,對方不容易回接。因為高吊弧圈球雖然慢但是它的旋轉特別的強,彈到對方的臺上越接近高點越旋轉。只有球在剛一彈起的瞬間,高吊的轉和速度相對來講是弱一點的。高點回落時球相對不轉但此時的球速度很快,往往這時的球會拱你的球板,造成你的回球出臺。所以球臺剛一彈起的瞬間順勢擋球即可。
3,注意幾點:
(1)擋球時不能發力。因為發力時會增力引拍的時間,會錯過最佳的接球的時間點,往往發力也會降低接球的穩定性。
(2)擋球時有時要減力。對于對方特別用力摩擦的高吊,旋轉會更加的強烈,這樣在借力的同時必須用手去減力,削減掉了部分來球的沖力和旋轉。碰球的一剎那用大臂帶著前臂和手輕輕的縮一點,但這個過程中板型是要求不變的,通過手上的感覺來控制好回球的落點。
(3)用腰控制好板型。擋球時手臂是不能用大力的,手腕和手要參于控制固定住板型,因此,控制好板型很重要,必須根據高吊的質量,弧圈球的弧度和旋轉,速度還有落點會各不相同,相對應的接球時就要用各種不同的板型去接。我們學習過乒乓球運動知識的人都知道,腰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作為中間重要的傳導力的樞紐部位,支撐上身部軀干和控制手以及手的拍型就非得用腰來發揮作用了。
(4)大臂不能遠離身體。根據來球情況,用兩個腳尖稍站立把身體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