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是一項動作精細,技戰術復雜多變,對體能要求很高的對抗性項目,一場高水平的五盤三勝制網球比賽甚至會持續長達五個小時之久。為了在賽場上有更好的表現,運動員不僅需要提升技戰術水平,提升體能,還需要提升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項環節——心理素質。
在職業網壇,有一些球員以強大的心理素質著稱,如納達爾,德爾波特羅和小威等,在面臨破發點,局點,盤點等關鍵比分時,他們絕不會手軟,總能傾其所有,將狀態發揮到極致。
相比之下,有些球員往往因為缺乏過硬的心理素質而被詬病,關鍵時刻的擊球經常不能下分,喪失大好局面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于這些球員來說,如何強化心理素質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如果經常看比賽,那么你對這樣的場景一定不陌生:每當球員接起一個難度很大的球,并且漂亮地得分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振臂握拳,全場掌聲雷動,場內的氣氛被帶向高潮。
區區握拳這么一個動作,看似不經意,其背后卻可能有不可估量的心理學效應,能夠快速幫助球員釋放心理壓力,給予他們積極的心理暗示。
那么,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握拳對一場網球比賽的走向到底有沒有影響?如果有影響的話,造成的影響又有多大呢?我們研讀了論文《握拳動作對網球運動員后續比賽表現的影響》(肖晨昕,2015),通過對38場比賽的錄像分析,作者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結論,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通過對2014年澳網,法網和溫網八強后的38場比賽進行統計分析,將握拳后的下一分與不握拳的下一分進行比較,分析其在比賽表現相關技術統計指標上的差異,以此考察握拳是否會對網球運動員的比賽表現產生積極影響。
如果分與分之間的間隔時間過長,那么前一分贏球后的握拳將被視為無效握拳,不納入統計結果,譬如拿下局點,盤點后的握拳,或者搶七換邊前的握拳等。
通過38場比賽數據的統計,作者發現:對于男子選手而言,握拳之后的發球,一發成功率為68.6%,不握拳則為63.6%。對于女子選手而言,握拳和不握拳的一發成功率分別為70.1%和59.8%。
可以看到,無論男女選手,贏球后的握拳對于接下來這一分的一發進球率確實有積極的作用。隨后作者進行了顯著性檢驗(卡方檢驗),判斷握拳或不握拳對一發成功率的影響是否顯著。(如果卡方值小于0.05,說明兩個變量是顯著相關的)
結果顯示:對于男子選手來說,其卡方檢驗值p=0.137>0.05,顯著性不明顯,也就是說,男子選手贏球后握拳或不握拳與一發成功與否并無顯著的關聯性。
有趣的是,女子選手的卡方檢驗值p=0.001<0.05,說明女子選手贏球后握拳或不握拳與一發成功與否是顯著相關的。
除了研究握拳與否對一發成功率的影響,作者還利用這38場比賽的數據統計,分析了球員在贏球后握拳對其之后一分的得分情況的影響。
對于男子球員來說,發球局握拳后的得分率(72.1%)高于不握拳后的得分率(64.9%),接發球局握拳后的得分率(44.1%)高于不握拳后的得分率(32.2%)。
對于女子球員來說,發球局握拳后的得分率(60.7%)高于不握拳后的得分率(52.0%),接發球局握拳后的得分率(51.3%)高于不握拳后的得分率(42.0%)。
隨后作者同樣進行了顯著性檢驗(多維頻數分析),結果顯示:對于男子球員來說,握拳或不握拳與是否得分存在顯著的關聯性,對于女子球員來說也是如此。而且無論男女,握拳與得分之間的顯著關聯性在發球局和接發球局是一致的。
雖然除握拳這一指標之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對球員的心理狀況和臨場表現產生影響,但是顯然,單就這一項指標而言,握拳與否對于比賽的走向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其帶來的心理暗示對球員在賽場上的表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無論是一發成功率和這一分的贏球率,握拳的球員都比不握拳的球員表現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