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球友打球,感覺渾身的勁兒都使出來了,可球上臺后沒質量,被人輕易一板防回來;另外有些好學的球友打完球經常會求高手指點,高手們就會說:發力不集中。要害是點到了,但是還是沒長進,因為自己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發力集中。
一,發力集中的前提是——會發力
1,發力得有前奏,就是步伐要到位,很多人的步伐很爛,移動和準備的意識都沒有建立起來,甚至站那不動,也要談發力集中,我認為那是假集中。
2,發力方式上,有3點:
一是無論任何時候牢記一句話:身體的大肌群更有力量。可以試一下,簡單的蹬一下腿就會比你下肢不動,使勁掄胳膊力量更大。
二是要兩條腿協調用力。很多人只重視一條腿發力,忘記了自己還需要另一條腿來協調發力。
三是轉腰配合腿發力。很多人的腰都是右面晃到左面,對轉腰的轉字體會不夠,這也是為什么要寫“轉腰配合發力”而不寫“腰配合發力”的原因。
3,合理發力。知道力分幾種,會用不同大小的力去回擊不同的來球,李曉東關于力的解釋很全面了,我沒有更新的要說,呵。
二,發力集中的核心——能放松
無論是臺內的忍力,還是臺外的爆發力,都需要足夠的放松,因為只有徹底的放松,在肌肉發力收縮的時候,才會出來最大的加速度。力量的大會傳遞路線:腳與地面的反作用力——啟動——順勢傳導——腿和腰的大肌群協調發力——修正并選擇用力方向——臂腕指的運動——作用到球上。但最主要的還是要記住蹬地在先,下肢大肌群發力這兩條,這樣有助于手臂的放松。
放松的要求是:技術動作不變形。有的人一放松,板子都拿歪了,手腕也亂晃,那只是個無目的,表面的放松,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理放松。
三,發力集中的關鍵——會定板
此環節需要建立一個觀念:減小后引拍動作幅度,加大前揮動作幅度。時刻提醒自己:向前,向前。
很多人見了球就想全力掄一板,結果掄得身體都跟著轉圈,掄完了被人打個回頭,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那么如何做到合理集中發力呢?
1,不要大拉手地引拍
大幅度地向后拉手會造成:肌肉提前收緊,難以真正放松,揮拍節奏減慢,重心控制力下降,對不上擊球點即錯過高點期或上升期。
2,盡可能地多向前
觀察過很多業余朋友的動作,都是在向前不夠的情況下就提前收臂,造成了上臺率下降。
3,把握擊球節奏,定住板
從放松到盡可能地向前是一個加速揮拍的過程,那么,向前到一定范圍時,重心轉移結束會給自動給手剎車,此時應敏銳地把握撞和擦的感覺,借勢定板。解釋一下這個定板是在力量爆發完后放松和減速的運動,不要求發死力來停在那里。定板做得越好,板型能保持住,發力效果就會越好,動作幅度也會更加合理。在揮拍到定板的過程中,能否做到在放松和發力中有節奏的轉換是考驗自己發力集中的關鍵因素。多觀察張繼科的視頻,他在這方面做的要遠遠好于其他選手,更有利于我們模仿。
注意幾個問題:
一是關于順勢揮拍。順勢揮拍是發力后的自然緩沖動作,但很多人受視頻動畫影響做成了慢動作,順勢收住要求短,快才符合發力集中的原理。
二是關于動量原理。球板和球撞擊后,球板的動量越接近0(不可能為0),球速會越大,如果撞擊后(球脫板后)你的球板仍然以很快速度運動的話,那么你的球速就會相對減弱,多體會這個原理的運用。
三是關于中遠臺發力。中遠臺大幅度的對拉時,節奏本身就會減慢,需要大臂更多地參與發力,也需要盡量加大引拍幅度,要練發力集中,建議不要從中遠臺練起,這樣不利于技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