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打和搓球一樣,要保證腳下充分到位。如果重心已經壓到了探入臺內的右腳上,但上半身還是比較直,那擊球效果依舊會較差。
使用直板背面挑打對于手腕調節的要求較高,所以在上步時,要迅速將球板調整為擊球的拍形。即手背朝向球臺,球拍背面迎住來球。引拍時手臂要盡量伸直,保證前臂能夠最大化的揮拍做功。此時,手腕需要保持放松,使拍頭略微向下沉一些,這樣方便擊球時把球扽起來。
如果來球不太轉或帶有一些上旋,需要用大拇指多用點力壓住球拍,使拍形更加前傾,避免擊球弧線較高。反之則需要食指多用些力,使拍形立起來一些。由于動作的局限性,擊球時如果光用手腕發力的話,出球是沒有什么“勁力”的。所以要以前臂發力為主,利用前臂快速回收的慣性,將略微下沉的拍頭帶起來,順勢將球擊出。如果來球帶有下旋,還要利用手指的瞬間發力給球多加一些摩擦。
一般來講,這項技術更適用于正手位的短球,對于偏中間的球則不容易處理。使用背面挑打時,由于拍形指向相對固定,所以觸球時只能接觸到球的偏右側部位,這也就決定了出球線路肯定為對方的斜線大角度,存在著不能挑直線的弊端。但是,這項技術能夠充分利用手腕的靈活性,比常規的正面挑打更容易提高摩擦球的旋轉度,也相對更便于手腕勁道的收放。而且在業余實戰中,這樣的“古怪”招式更能分散對手的注意力,達到“出其不意”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