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結構來講,個人認為技術動作沒有統一標準的動作,它只有合理的動作,任何動作它都是有利有弊的。那么大家在選擇動作的同時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比如說球齡,自己的打法特點,自己的身體素質來選擇合理的動作,而不是說每個人的動作都是一樣的。就好比說張繼科跟馬龍。張繼科的動作整體幅度要大一點,他的動作特點是單板質量比較高,打過去以后威脅性很大。像馬龍的話,他的動作幅度可能小一點,在打的過程當中它的連續性要好。像世界頂級選手的動作都沒有統一的,更何況業余球友。
作為業余球友來講或者從技術動作的本身角度來講,什么叫做合理的動作呢?我覺得有這么幾點,第一點,能夠發上力,動作能夠出質量。這是一點,第二點,要有控制能力,比如說我想打長的,我想打短的,球能夠聽你的使喚。第三,能夠連續去運用。不能說我這一板打完以后,下一板球就沒了。第四要有調節,動作出去以后,不能說我就只能打下旋球,我打不了長球,我打不了上旋球,那也不行。那么我覺得把這幾點做好了以后,你的動作可能就比較合理。像專業運動員,這四點可能都要有要求。我感覺作為業余球友從自身條件來講的話,可能能夠達到兩三條,兩三條能卡上,這就是一個合理的動作。
首先,先來談一下發力。發力我覺得從技術結構來講就是動作的協調性和緊湊性。越協調,越緊湊,發力越好。就是經常講到的腿腰臂的同一時間,同一方向,用最短的時間把動作完成。在真正揮拍的時候,真正去做動作的時候,每個動作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搓球,可能就更注重手臂跟手腕,拉球可能就比較注重整體的協調發力。
再一個就是根據不同的來球。比如說拉球,在找好位置的情況下。肯定要用上全身的力,腿腰包括手臂手腕的力。有的時候可能你的位置不是很舒服,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就用不了重心轉換,更注重手臂手腕去發力。大家這里邊要注意,核心力量的關鍵點是在于腰跟胯部,這一塊始終是要繃住。這塊繃住了以后,要根據不同的來球然后來選擇不同的發力。
發力還有一點需要注意,不管是任何的擊球,你想發出力,它的流程都是一樣的,力的產生是從腳底下傳遞到手上的,所以說在擊球的整個順序當中要統一,但是傳遞的這個力一定要做重心交換,蹬地,轉體,腿帶腰,腰帶臂的過程。但是它的幅度運用不同的技術,可能不一樣,這個順序不能忽略。可以有大有小,但一定要有,不能去反過來,這就是關于發力的一些認識。
再來談一下控制。控制主要是對弧線的控制和落點的控制。這里邊主要提倡三控,重心的控制,手臂用力方向的控制,手腕的控制。我覺得在任何技術,任何處理手段上都要有這三控,缺一不可。當你缺少哪一塊兒的話,你對球的控制可能就會大大降低。那么大家在平時的擊球過程當中,在處理的時候,最容易忽視的就是重心對球的控制。忽略重心控制的問題,主要就是意識不夠,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再一個就是,尤其是在搓球,在小球方面,在小動作上感覺只用手上動作控制,而不認為小球也需要用身體去控制。這一塊就導致對身體控制忽視,這一塊強調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