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發球的一條鐵的定律就是不能去碰球,一定要自己發力,碰球是最容易吃旋轉的。
出臺球用拉,劈回接,短球則用擺,撇,挑等手法相結合,力爭主動。很多球友都面臨這樣的困境,很難判斷對方發的是長球還是短球,更確切地表達應該說是出臺還是不出臺。其實,判斷好落點比判斷好旋轉更加重要,因為這決定了你用什么手法去接,而對付旋轉只是調節板形而已。
這里先談談出臺球,其實在業余比賽中發出臺的概率是很大的,就算想發短,手上一硬也很容易發出臺,要么就只會發長的,所以我覺得花點工夫練好拉半出臺,對付出臺長球很有必要。而對于右側上側下旋到我方中路的,反手的來球,堅決用反面挑,撥,擰,拉,這樣的方法更容易上臺,因為避開了強旋轉的地方。
很多朋友會有疑問,為什么這樣接更穩定,而那樣接容易吃旋轉呢?這關系到兩大接發球技巧。以力服球和借轉控球。
要以發力來控制球。對于一般旋轉差距不大的發球,用自己的撞擊力和摩擦力是完全可以抵消,克制對方的旋轉,控制好自己的回球弧線和落點。在這里我特別要舉出“用逆側旋方法回擊”這個以力服球的具體方法。對方來球是左側上側下旋,按以上方法回擊時,要突然摩擦來球右側部,使球產生右旋轉,以抵消來球的左側旋力量。這個方法是用來劈長至對方正手大角度的。相反對方發右側旋,就要摩擦來球左側部,所以用反手或者直拍橫拉處理右側上側下時,擊球左側部更穩定。在國際大賽中,王皓,劉國正對波爾發到自己正手位的順旋轉球也是多以反手去接。緊記,用逆側旋方法接球穩定性高。
要以借力來控制球。是一種技巧性較高的接發球技術,在回接來球時,順旋轉方向摩擦球,使回過去的球具有更強的旋轉。因此這是一種回擊側上側下的較兇狠而又有實效的方法。直拍的推擠和橫拍的晃撇都屬于這種方法。下面在根據自己的經驗談一下擺短。其實很多教科書都有講這個技術的,但業余球友很多都搞不清楚。
擺短是近代乒乓球發展的產物,其前身就是搓球。搓球一開始是慢搓,慢慢就有了快搓,而擺短的全名是快搓擺短。有的人說擺短是不用發力的,因為字面上理解是擺,而不是搓短,其實擺短是要發力摩擦球的,其要點有3個,一是上升期擊球,二是腰要下去,直直地站在那里是沒法擺好球的,三是手不能離身體太遠,手離身體遠了球就不好控。擺短可以說是乒乓球里最難練好的單項技術,而且技術有點復雜,業余很多人不會擺就是做不到上升期擊球,加上擺短要根據不同的旋轉調整板型,所以在這里很難說清楚。大家如果真的想練好,就不要省那幾十塊錢,去請個人教你一個鐘。但一定要找個真材實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