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球?首先你得知道來球是什么旋轉,旋轉多強,和球的長度,速度,高低,落點,然后在一瞬間移動步法,調整重心,順勢做好引拍準備。接下來就是迎擊球,并且用最快的時間完成還原,完成一次擊球動作。但是,如何讓理論成為事實?
心態
要從內心中深信,這種球,我能輕松拉上臺。球的重量有多重?才2.7克,我們的力量多大,就是沒有力量的人,怎么不得有百把十斤的力量啊?百把十斤的力量,去弄一個2.7克的小球,不是玩兒呢嘛。所以,從絕對力量上來講,我們是有絕對的優勢的。
放松
身體要絕對的放松,甚至連拍子都是虛握著的,一點不要緊張。這時的放松要做到什么樣兒呢?借用武術的術語就叫虛靈頂勁。虛靈就是身心空靈,沒有半點雜念,頂勁指的是全身的關注點在一個點上(球的移動中),所有的力量全部調動,潛伏在那兒,稍有風吹草動,便會萬軍齊發,勢不可擋。要像老虎撲食一樣,葡伏在地,全神貫注,蓄勢待發,時機一到,似風如電,力發一瞬,一招致勝。
站位
強調一點,越是下旋的球,越是要離臺近,但不是離球近,要讓擊球點離開自己一臂的距離,準確的講,是你握拍的胳膊加上拍子的長度。
重心問題
在移動身體的同時,重心要順勢向右腳傾斜,身體微下蹲,上身向右后方扭動,右腿微屈,右肩下沉,右手和拍子在右腳腳面正上方或是略向外一點點,切不可為了更方便發力,就把拍子引到屁股后面去,這是不會拉強下旋球的人常用的動作。全身發力前有點像扔鉛球,但更像拳擊中的右下擺拳的準備姿勢。
胳膊問題
不要夾大臂,也不要抬肘關節,要自然下垂,基本上全部打開,不要用力打,自然打開啥樣算啥樣兒,手輕握球拍,手腕外展。
迎球路線與發力時機
迎球路線是能否拉出暴沖弧圈的關鍵,我的體會是接近直線,此直線是一條略帶上弧的直線,是為擊球那一瞬間的線路改變而準備的,主要是防止和解決動作不連貫問題而產生的必然要求;發力時機,當然是觸球的一瞬間。這兒要說說發力的階段問題,第一階段,迎球前,不可發全力,但是要發出相當的力,因為,沒有引拍速度,那是無論誰也拉不出暴沖球來的。那么,這個速度大約是多快呢?應該是你擊球時速度的四分之三左右。一定要留下25%的力量作為預備隊,在最關鍵的時候用上去。
擊球時機
一般而言,越是下旋的并且越低的球,應該在下降前期和下降中期去拉為好。但要分球來看,一般而言,我的體會是在桌面高度附近,或比桌面高出一點點兒。
擊球位置
指球拍與球的接觸點,球的正后方稍偏上,如果把球看成表盤,那就是在二點半到三點鐘并接近三點鐘的位置。
板形
迎球前接近于垂直地面,稍向前傾,擊球后,板型下壓,與地面成45-35度角左右。
小臂與手法
在擊球的時候,手法是最關鍵的,但小臂是最重要的,首先小臂在大臂的帶動下,急速發力,快速收縮,在撞上球時,手有一個由后向前的更急速甩動,這個甩動,正是業余選手與專業選手最大的區別,專業選手的甩,比業余要快出一倍左右,甚至還要多些。
揮拍路線
為何再專門說下揮拍路線呢?這與迎球路線是二回事兒,因為在擊球的瞬間,球拍的方向發生了少許的變化,由原來直線向上,變為向上向前的稍微有些弧線的直線了,而方向開始轉變的時機就是我要說的擊球時機。
重心移動
擊球后,重心已經隨之發生的移動,從右腳轉向了左腳,并且向前---沿發力方向,送出了一段距離,這樣做的原因是強化力量,并且讓動作協調。
發力總論
這是我認為的關鍵,全身要像一根橡皮筋一樣,保持足夠的彈性,一定要在擊球的一瞬間同時發力,而不是像有人所說的逐次發力,那樣會把力量分散。不可能完成暴拉弧圈。
總結下我所說的暴沖因素,最關鍵的啊。其實,每一條都得完成,但這兒說的是我與別人不同的地兒:
1,引拍位置,右腳正上方。
2,擊球時球拍是要改變方向的,而不像有的人講的只是從下往上。
3,全身同時發力,而不是逐次發力。
4,板型是接近于垂直地面,在撞擊球時再向前壓到45-35度角左右。
總結:用接近拉高吊的板型開始,用拉前沖的動作結束,用重扣的力量擊球,用加轉弧圈的手法磨擦,OK,就是暴沖弧圈了。